首页

晴女王s

时间:2025-05-24 09:00:45 作者:藏传佛教第二十一届“拓然巴”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北京举行 浏览量:12643

  中新网杭州7月28日电(张煜欢)“上一次申领生育津贴的时候还需要向公司提交很多材料,等了几个月时间才领到津贴。这次我看到医院发放的生育津贴‘免申即享’宣传册,了解到现在只要点点手机就可以申领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近日,怀孕38周的二孩母亲周女士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(下称浙大妇院)待产时有了新发现。

  生育津贴怎么领、能领多少、何时能领到,曾是困扰不少新生儿父母的难题。因为不了解政策、材料不全等因素,许多产妇饱受来往奔波之苦。

  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中指出: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,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”。为解决收集生育材料难、生育津贴申请流程复杂等问题,助力实现“浙有善育”,杭州市医保部门创新推出“信息医院上传、申请自动触发、费用快速拨付、短信同步送达”的生育津贴“免申即享”服务新模式。

  杭州市医疗保障事务受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该模式打通了由院端上传生育信息、医保端同步获取信息的新路径,结合智慧医保结算系统改造,在产妇出院结算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生育津贴申请审核拨付流程,让参保民众生育津贴申领办理全程免材料、“省心办”,免去了民众和参保单位收集材料或前往经办窗口办理等麻烦。

  此外,杭州市医保部门创新推出“生育津贴孩次登记”二维码,民众可扫码上传生育登记服务单,医保部门就能准确获取胎次信息。工作人员凭借材料结合院端上传的生育结算数据,即可进行生育津贴审核拨付,有效弥补了以往生育津贴申办数据不够精准的短板。

  “为了配合好这项新模式,我们医院去年开始着手改造系统,要求主治医师在产妇办理医保结算出院时,同步将产妇的生育日期、生产方式、胎儿数等信息通过医院端即时传递至医保经办部门。”浙大妇院医保办主任赵梦丹说。

  赵梦丹称,平时产妇在建卡、产检、办理出入院时,医院也会在各个环节温馨提醒产妇及时办理生育登记,并通过“扫码联动”的方式,实时上传生育登记服务单。

  据了解,在实现生育津贴“免申即享”之前,杭州市用人单位收齐产妇生育信息有关资料并报送医保经办部门,平均需要10个月,而医保部门在受理相关材料后,又大概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拨付,生育津贴申领周期长。此外,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需要先查询所属的参保区划,并将相应资料提交至该区(县、市)医保中心,有时会出现多跑路或跑错路的情况。

医院内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的宣传信息。肖健 摄

  随着生育津贴“免申即享”模式的推开,上述矛盾都已迎刃而解。

  如今,浙江省智慧医保系统生育津贴模块会自动将医院上传的生育信息等,按用人单位或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区划,推送至相应的区(县、市)医保中心。相应的医保经办机构会在产妇办理出院后的5个工作日内,将生育津贴拨付至用人单位或本人账户。

  “值得一提的是,以往有部分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发放产假工资,产妇本人不清楚生育津贴的拨付进程,从而产生纠纷。为了消除信息差,现在生育津贴拨付至单位的同时,杭州医保还会将金额和时间以短信形式同步告知产妇本人。”杭州市医疗保障事务受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据统计,自今年3月以来,杭州生育津贴“免申即享”占总办理的70%以上,大大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和产假工资支付压力,也促进了妇女就业劳资关系和谐,进一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。(完)

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习声回响】创新引领 激活发展新动能

马尼拉3月11日电 “菲律宾华人移民语言适应与传承国际研讨会”8至9日在位于马尼拉的菲律宾中正学院举办,200余位海内外嘉宾与会。

(两会访谈)江西省副省长史可:中医药加速“出海”仍需破局

滚烫年华》的第一篇章将视角锁定在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生活展现了远方的风景,代表着未来,而中间两个篇章的故事则将镜头拉回到代表着当下的基层工作者,用他们的经历描绘出当代职工所经历的风雨,做出的努力以及在工会帮助下追逐并获得的幸福。

请市民商户来“找茬” 优化营商环境成“新春第一会”关键词

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竞争,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。法庭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,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。在多起案件中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,负责起草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即将发布。加大技术秘密保护,“香兰素”案、“蜜胺”案、“橡胶防老剂”案等判赔均超亿元。

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,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

震后9小时受灾群众吃到热饭、10小时打通干线公路、15小时完成全面搜救工作、17小时通信全面恢复,19小时电网全面恢复;中央储备、省内救援、各地物资来了,帐篷搭起来了,热腾腾的牛肉面出锅了……

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纪事

今年,假日消费持续火爆,各地因地制宜,创新消费场景,打造文体休闲、特色旅游等消费新增长点。从年初火遍南北的冰雪消费到春节假期的国货潮品贺新春,再到春日的踏青赏花热潮,消费市场热度不断,亮点频出,形成全时全域的消费新场景。春节假期,我国出行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超过2019年水平,同比202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。今年一季度,我国服务消费零售额增长10.0%,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2.7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